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1439节

晚唐浮生 第1439节

    代州战场,徐浩扛着大斧,将程怀信的头颅斩下。
    阳曲县外的军营内,朱叔宗对答如流。
    晋阳城中,陈诚在向他倒苦水。
    高陵县之战,郭琪一凿射中田轨的眼窝。
    东渭桥大营,巢将王遇吐露心声。
    戎马佐惚间,杨悦总向他询问何时收复失地。
    灵州府衙之中,李劭请他照拂后人。
    兴元幕府之中,诸葛大帅让儿子对他事以兄礼。
    服用金丹失败的丘维道,临终前流着眼泪给他写信。
    是啊,都等着我呢。
    邵树德的意识愈发模糊,耳边只传来绣娘断断续续的哭泣:“……当年都说你死了……我没有办法,没有勇气……”
    “我不是什么好人……”邵树德尽力睁开眼睛,挤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道:“这就要告别了。”
    空气之中似乎传来金戈铁马的声音,冲破了一层又一层的桎梏,将笼罩在华夏上空的阴云尽皆驱散。
    天亮了,金色的光芒洒遍大地。
    同光十一年七月初一晨,大夏建文神武无上皇帝邵树德崩于西城潜邸,春秋六十有九。
    第102章 后记·告哀使
    天光大亮之后,圣人驾崩的消息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
    所有人都没想到,前几天还能一天醒来好几次的圣人,这次就真的走了。
    皇后是下半夜知道的,匆匆忙忙起身,赶到之时圣人已经仙去。
    太子睡在外间的军营内,接到小黄门急报后,只披着单衣,就赶了过去。
    这个夜晚,其实没有太多煎熬,因为一切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在商量了两个时辰后,天色渐亮,宰相、枢密使一同宣读遗诏,令太子灵前即位。
    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任何差错。
    在西城左近扎营的天雄军、铁骑军、银鞍直及侍卫亲军数万将士,齐声高呼万岁。
    他们一喊,万事抵定,这就是这个年代的规则,这個年代的秩序。
    当太子领着文武百官,带着圣人灵柩和二十余万将士归京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波澜,不会有任何阻碍。
    古礼,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无上皇帝威望太高,死后哀荣无人敢怠慢。
    殡七日之后,全军缟素,返回京师。
    当是时也,天高云淡,野雁低飞。
    平整的大驿道上禁军将士护送着他们敬爱的皇帝归葬陆浑山。
    六位国公家的子弟为首,带着诸勋贵少年郎,以及新罗、百济、泰封、仲云、于阗、碎叶等地质子,充当挽歌郎,一路鼓吹。
    宰相萧蘧、王雍、理蕃使杨熵、枢密副使李忠等人亲扶灵柩。
    回鹘、党项、突厥等诸部酋豪在两侧紧紧跟随着。
    路上有闻风而来的百姓,哭声震天。
    有人是真的,有人是被情绪感染,有人是随大流。但不管怎样,有人真哭,这就很了不得了,不愧圣人对家乡多年来的拳拳关爱。
    折皇后已经自动晋升为了太后,虽然还未得新君册封。
    她坐在重翟车内,神思不属。
    几十年夫妻,说不难过是不可能的。圣人深夜去世,毫无征兆,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不过,这些时日的相处,哪天不是最后一面?纠结这个没有意义。
    太后现在的心思,就只在儿子、孙子身上了。
    但好像也没以前那么上心了。有些东西,淡了,看开了,心中空落落的。
    圣人在世时,生气过、流泪过甚至摔过东西。可现在这会么,记起来的似乎只有欢笑的时光。
    是啊,时间长了,沉淀下来的都是美好的回忆,似乎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吧。
    她挑开了窗帘,驿道、旷野之中是无边无际的人群。
    各种身份、各种地位的人一脸严肃,沉默不语。
    夫君这一辈子,也值了吧?
    死后之哀荣,古来能有几个帝王相提并论?
    她记起了在灵前痛哭的河西党项酋豪。
    她想起了自残的鞑靼贵人。
    她看到了自愿前往陆浑山守陵的女真氏族首领。
    这是夫君一生赫赫威名换来的结果,她与有荣焉。
    车队继续前进,一路上不断有人汇合进来。从天空远远望去,如同百川归海一般,更如同一个个部落、一块块土地,慢慢汇入大夏王朝的气运之中。
    ※※※※※※
    洛阳士民陆陆续续得到了圣人驾崩的消息。
    得到消息的当天,卢怀忠就住进了军营之内。
    他的年岁与先帝差相仿佛,身体也不是很好了。之所以比圣人晚走,大概是平日里的生活比较自律,本人也相对注重养生罢了。
    当然,寿命之事也说不准。
    圣人不过二十来个嫔御,钱缪、马殷之辈的妻妾,比圣人多得多。但他们至今身体康健,这就没法说了。
    时也,命也。
    留守洛阳的军士大概有三万多人的样子,其中不少还是从外州调过来的。
    甫一进营,卢怀忠就带着人四处巡视。
    他现在也有好多疾病缠身,走起路来直冒虚汗。但他尽力调整了过来,不让外人看出半分异样。
    大限要到了,既然比先帝晚走,就站好最后一班岗,利用自己数十年戎马生涯积累下来的威望,约束众军士,确保权力交接的敏感时刻,不出任何意外。
    其实也出不了什么意外,太子——呃,今上——有丰富的统率大军及行军打仗的经验,有自己的军事班底,有相当的威望。
    最关键的是,大夏最精锐的二十万禁军掌握在太子手中。
    这些部队若在他处,可能还会让人稍稍担心一些,但既然都在新君身边,那么就没有造反的可能。他们只需护送新君入洛阳,就能舒舒服服领到一笔赏赐,何必闹事作乱呢?
    局势是相当稳固的,这一切得益于先帝的缜密布置。
    他太稳了,临死前都这么稳。
    “河北有没有人作乱?”卢怀忠一边巡视军营,一边问道。
    “暂无消息。”跟在他身后的是南衙枢密承旨李昌远,闻言立刻说道。
    卢怀忠稍稍有些意外。
    他本以为,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站出来造反的,毕竟圣人在位二十多年,对河北并不友好。这个人口稠密的地区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被半哄骗半强制地迁移到了全国各处,百姓怨声载道,动乱不断。
    难道被镇压了这么多年,刺头全死光了?
    不!从常识来判断,这是不可能的,也做不到。唯一的解释,大概就是他们害怕了、绝望了吧。无数次的反抗,换来的只是不断流淌着的鲜血,以及严酷的惩罚。尤其是魏博镇,现存的百姓都不太愿意提及祖上的事情,生怕与魏博武夫扯上关系,被朝廷迁移到南方或西域,遭受无边的苦难。
    没想到啊,原本又臭又硬的魏博武夫,就像被打断了脊梁骨一样,再也直不起腰来了。
    魏博都不敢造次,“小兄弟”成德、沧景就更不行了,一贯特立独行的幽州,更是比魏博还要乖巧,毕竟北都设在那里,先帝好歹在那住了些年头,该收拾的都收拾完了,幽州诸县本身又来了大量关北移民,本身没有造反的基础了,甚至可以说成了平叛基地。
    卢怀忠越想,越觉得先帝的本事确实不凡。做到这个地步,尽矣。
    同时也非常欣慰,最初的理想,终于能够实现了。
    万家灯火、田园牧歌,他们带来了。
    先帝想到他所做的一切努力有了回报,应当能含笑九泉吧。
    想到此处卢怀忠心中火热,腿也不疼了,气也不喘了,浑身充满干劲。
    得想办法多活几年,为先帝多看顾下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
    告哀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淮南、江南,将天子大行、新君即位的消息传了过去。
    民间的反应很平淡。
    田舍夫该种地继续种地,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
    商人们微微有些惋惜。先帝下江南之时,从他们这里收走了不少钱,但公允地说,先帝是全天下商人最大的保护伞。
    他对商人是真的爱护,一直鼓励他们繁荣贸易,同时大修国道、疏浚运河,便利货物往来。记账货币的推行更是极大便利了贸易往来,还有相对合理的税收,没有横征暴敛,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晚唐以来的贸易繁荣场面更上一层楼。
    真正对先帝崩逝感到兴奋的则是读书人。
    他们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幻想:或许,新君即位以后,会逐步废除掉所谓的新朝雅政,恢复以前的科举制度。
    没有任何高官放出个这种风声,但他们就是有这种期待,哪怕看起来不切实际。
    不要有任何改变,一切回到从前!世家大族手里的藏书汗牛充栋,很多精彩策文、应试技巧之类的文章都是他们垄断独有的,实在不希望这些东西的效用大打折扣。
    但一切似乎都没有按照他们想象的方向发展。
    新君在胜州降下德音,萧规曹随,一切照旧。
    这意味着——
    税制改革不会被废除,江南的赋税不会比其他地方重,但留在本地的会偏少,上供朝廷的会多一些。


同类推荐: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梵行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快穿)插足者爱意收集攻略(H)穿书之欲欲仙途(NP)快穿NP系统之绝世名器乱臣(双洁1v1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