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官署离皇宫虽近,诏狱却处于半地下,兼之墙厚门重,杨埙竟没有听到鼓声,听说孙忠竟为自己去敲了多年不鸣的登闻鼓,吃了一惊,呆了半晌,才叹道:“孙老,你是皇亲国戚,贵不可言,而我只是个漆匠。为什么你一力相信我没有杀人,还要替我出头?”
孙忠道:“你虽只是个漆匠,却以手艺为傲,从不自轻自贱,脾性甚合我胃口。况且我也不全是为了你。”叹了口气,道:“昔日王振祸乱朝政,人们都说只有我孙忠能与他相抗,可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太上皇北狩之后,我常常想,如果我不是那么自私,只想着自己清静安稳,早些挺身而出,或许大明就不会有这么大灾难。”
杨埙道:“可是孙老实在犯不着为了我去敲登闻鼓。”
孙忠道:“登闻鼓就是让有冤屈的人敲的,没有人敢敲的话,它只是一面普通的鼓。锦衣卫屈打成招,让小杨你受了这么大冤屈,我老头子也该出来做点事了。”又转头问道:“于少保为了江山社稷劳心劳力,天下景仰,他可知朱指挥而今的所作所为?”
朱骥道:“于少保虽是我岳丈,然兵部与锦衣卫互不统属,该上报兵部的事,他老人家自然知道。”
孙忠道:“瞧你这小子,年纪轻轻,当上了锦衣卫长官,倒神气活现起来了。你才几斤几两……”
杨埙忍不住笑出声来,道:“好了,孙老别再骂朱指挥了,他没有冤枉我,我们是在演戏。”
孙忠一惊,道:“什么,演戏?”
朱骥见杨埙说出真相,只得道:“我早相信不是杨匠官杀人,只不过不知对头真面目,所以想将计就计,引对方现身。”
孙忠问道:“那你为何要在堂上拷打杨埙,还将他当作死囚对待,让他多受苦楚?”
朱骥道:“我怀疑绑架杨匠官的朱公子,就是之前到锦衣卫大狱杀死杨行祥的凶手。他能无声无息地潜入戒备森严的诏狱杀人,想必有内应在此。虽则狱卒韩函已死,锦衣卫大多将校殁于土木堡,但难保他没有别的眼线。我有意折辱杨匠官,也是为了让眼线看到。”
孙忠这才明白究竟,转头骂道:“死小子,不早说,害得我奔去敲了登闻鼓。”
杨埙忙道:“这件事,只有我、朱指挥和于少保三人知道,目下加上孙老,也只有四个。”
孙忠很是意外,问道:“于少保也知道这件事?”
朱骥点了点头,道:“我曾经和杨匠官一块查案,了解他的为人,相信他不会杀人,尤其不会杀死心爱女子的亲人。我岳父于少保也信他。当时在蒋骨扇铺,于少保亲口问是不是杨匠官杀人,杨匠官明明可以当面说出经过,好尽快洗脱嫌疑,但因为事涉凝命宝,他绝口不提,可见他将大局看得比自己清白还重。后来我将杨匠官所述转告于少保,于少保说这是个忠心可托的人,不如将计就计,引蛇出洞,于是才有了后面的好戏。”
杨埙道:“哎,那可不叫什么好戏!朱指挥事先没有说清楚,只跑来牢房问我信不信得过你,撂了一句话就走了。结果第二天就在公堂上将我打得死去活来,还要夹我手指。那一刻,我差点儿就怀疑你是不是也变成一意邀功请赏的昏官了。”
朱骥正色道:“这也是不得已,我担心隔墙有耳,所以才事事小心,我既信得过杨匠官,我相信杨匠官也信得过我。至于公堂上动刑……”
杨埙道:“这我倒是理解,对手如此厉害,安排下如此天衣无缝的陷害计划,不将戏码做足,怎能引他上当?”与朱骥相视一笑。
一旁孙忠很是感动,站起身来,道:“二位如此心照不宣,肝胆相照,那我更要配合好好演一场戏了。”
忽扬手扇了朱骥一巴掌,怒道,“明明是屈打成招,还要将人锁成这样,不是有意弄死他,好杀人灭口吗?”
又走进去拉开牢门,朝外叫嚷道:“大家听好了,给我老头子作证,锦衣卫长官朱骥不准人探视犯人,还要弄死杨埙,杀人灭口……”
朱骥忙道:“这里是诏狱,请孙国丈小点儿声。”
孙忠道:“怎么了,我连登闻鼓都敲了,在这里喊几句话还不行?”
朱骥大感头疼,换作旁人,还能命校尉直接拿下,可对方是国丈,又一把年纪,决计不能动手,只好问道:“孙国丈要入狱探望杨埙,我已经破例应允了,您老人家还想要怎样?”
孙忠道:“新皇帝不是说了吗,锦衣卫要重新彻查此案,务必以真相大白天下。既有冤情,就表明杨埙还不是死囚,先把重枷去了。”
今晚当值的副千户白琦亦跟来了大狱,见长官很是难堪,忙上前低声劝道:“孙国丈不是普通人,他敲了登闻鼓,皇帝接报后却将案子又发回锦衣卫,摆明不给他面子,他心中气不过,今晚铁了心要来大闹锦衣卫。不如先听他的,先打发他走再说,免得弄得人尽皆知。”
朱骥便顺势道:“那好,就听孙国丈的。来人,去了杨埙的死囚大枷。”又赔笑道:“孙国丈,这里寒气重,您老小心身子,我先陪您上去。关于杨埙的案子,您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咱们慢慢商议。”
大枷戴上不易,通常要用锤子击打楔子,才能固住,脱下亦十分困难,得用大斧劈开枷板。死囚牢房狭小,难以展身。副千户白琦听长官下了令,便命校尉将杨埙架出来,带去狱厅脱枷。
刚到狱厅,巡城御史邢宥便引人抬着一副担架进来。邢宥道:“朱指挥,我正找你。”
朱骥见担架上躺着一个人,随口问道:“他是谁?”邢宥道:“是个死人。”
原来最近京师内外盗贼蜂起,景帝朱祁钰为此不得不下诏道:“擒获者不分首从,俱处以死;能自首或自陈同盗者免罪,仍给以不自首者家赀之半。”
尽管如此,仍不能平息,是以官民人人警惕。就在不久前,有人欲往运河中抛尸时,被一警觉的船夫看到,以为是强盗,遂高声叫喊了起来,惊动了附近的巡城御史邢宥,忙引兵来捉。那两人丢下尸体,竟只凭两柄匕首,便杀出官兵包围圈,然后趁夜色逃脱。
朱骥细细一看,才见那死人已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禁皱眉道:“既是如此,邢御史将尸首交给兵马司处置即可,为何还绕远道抬来锦衣卫?”
邢宥道:“我跟两名贼人照了面,虽然只有微弱的灯火照亮,但还是能认出他们就是之前闯入兵部盗取机密文书的一男一女。”
数月前,有一男一女假扮军士混入兵部官署,虽被漆匠杨埙撞破,但仍然成功盗走了机密文书《军资总会》。之后二人还曾闯入蒋骨扇铺,欲杀知道其相貌的杨埙灭口。后虽全城贴出图形告示,也只侥幸寻回了《军资总会》,始终未能将二人擒获。官府以为二人早已趁瓦剌军进击时逃离了北京,不想今晚巡城御史邢宥竟意外在运河边上遇到了二人。
邢宥又道:“这就是那对男女欲抛弃的尸体,我猜他多少跟二人有所关联,所以才抬他来锦衣卫。”
朱骥本已放弃追捕那对男女贼人,料不到忽然又有线索出现,忙道:“孙国丈还在这里,邢御史稍等我一下。”
邢宥日夜忙于巡城捕盗,尚不知道蒋鸣军命案,见杨埙被架在一旁脱枷,好奇地问道:“杨匠官犯了什么事?”朱骥道:“说来话长。”
一旁孙忠亲眼见到杨埙身上的大枷脱下,这才略感满意,又指着朱骥的鼻子道:“我以后每天都要来看望杨埙,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就再去敲登闻鼓告御状。”
朱骥道:“是,是,我当面向孙国丈保证,绝不敢亏待杨埙。我这里还有公务。白千户,你代我送孙国丈出去。”
白琦应了一声,引着孙忠出去。
校尉正待押解杨埙回牢房,杨埙忽指着担架上的尸体道:“我认得这个人。”
朱骥与邢宥交换一下眼色,登时大喜过望,忙命校尉扶杨埙过来,道:“杨匠官可看清楚了,你当真见过这个人?”
杨埙却又摇头道:“没见过。”
邢宥奇道:“杨匠官刚刚不是还说见过他吗?不妨再仔细看看,他被人痛打过,脸有些变形了。”
杨埙道:“我说我认得,没说见过。认人不一定要靠眼睛,我闻过这个人,他身上有股独特的狐臭味儿,隔老远便能闻见。”
邢宥低头猛吸一口气,道:“好像是有一股子骚味,是不是尸臭?”
一旁有名叫李立的狱卒插口道:“天气冷得这般厉害,泼水成冰,这个人死了还不算久,应该不会有尸臭。况且尸臭也不同于狐臭。”
朱骥道:“你叫李立,对吧?我记得曾跟仵作伍汉学过验尸,那你过来闻闻,看是什么臭味。”
李立走过来,小心翼翼地伏下来,往尸体周围嗅了一遍,起身告道:“肯定不是尸臭。至于是不是狐臭,小的就不知道了。”
杨埙很是不屑地道:“你们还怀疑漆匠的鼻子吗?”
邢宥道:“杨匠官可还记得在哪里闻过这个人?”
杨埙“嘿嘿”了两声,摇头笑道:“说不得,说不得。”
朱骥上前一步,低声道:“怎么,杨匠官有意不说,是要报复我白天动刑拷打于你吗?”
杨埙笑道:“当然不是,而是我若当众说了出来,就等于证明你朱指挥屈打成招,刚刚了结的是一桩错案冤案。”
朱骥骇然而惊,转头看了一眼尸体,问道:“他……他跟……”
杨埙笑道:“那个死人,就是绑架我的朱公子的手下。”
朱骥闻言一怔,微一凝思,退开几步,低声与邢宥商议了几句,遂命道:“来人,开了杨埙手足镣铐。他有关于男女贼人的重要线索,那件案子事关兵部机密,应优先办理,先准许杨埙戴罪立功。”
进来官署,朱骥屏退侍从,只留邢宥、杨埙二人,先对邢宥说了详细经过。邢宥这才知情,奇道:“杨匠官当真受过二十杖吗?我看你似乎没什么事啊。”
杨埙笑道:“这当然是朱指挥命人做了手脚。只不过有外人在时,我得装出伤重不能行走的样子。但适才我戴着重铐大枷可不是假的,若不是孙国丈出面,怕是我现下还被锁在牢房中,一动不能动呢。”又叹道:“真是僵卧牢房不自哀啊。”
邢宥笑了一笑,又问道:“我带回来的尸体,杨匠官能肯定就是其中一个绑架者吗?”
杨埙道:“朱公子用刀划伤我的脸的时候,就是那有狐臭的人站在我身后,一只手勒着我的脖子,另一只手按着我的头,我死都记得他的气味。”
邢宥道:“果真就是朱公子手下的话,又跟那男女贼人有什么关系呢?”
杨埙道:“那有狐臭的人成了那副模样,比我还要凄惨,显然经过拷打折磨。如果不是结下了私人恩怨,凶手有意令他多受苦楚,便是要从他口中盘问什么。”
朱骥道:“那对男女贼人之前闯入兵部时已露了形容,被全城通缉,抛头露面要冒极大的风险。他们捉住那有狐臭的人加以折磨,之后又冒险弃尸,应该不是为了复仇。莫非他们也想从朱公子那里得到什么?”
杨埙道:“这下不是更好了,两件案子合二为一,只要我们追捕到朱公子一伙,便可以顺藤摸瓜,将以前那件断了线的无头案子接起来。”
邢宥道:“朱指挥不惜对杨匠官用苦肉计,预备如何追捕朱公子一伙呢?”
朱骥道:“我已经派了精干人手,日夜监视相关嫌疑人。等摸清对方底细后,便可立即拉网搜捕。”
邢宥道:“既已有了嫌疑人,朱指挥为何不将他秘密捕来审问?以锦衣卫的手段,应该有办法让他开口。”
杨埙笑道:“这我绝对相信。朱指挥手下能人甚多,有个千户见我挨了二十杖还不肯招,立即出主意,要用刑具夹我双手。我是手艺人,这可绝对是我的软肋呀,于是不得不屈服,按照朱指挥的授意胡乱招供了一通。”
朱骥颇为尴尬,只道:“因为我们手里没有任何凭据指证对方,万一他抵死不认,或是如杨匠官所言,胡乱招供一通,甚至牵连无辜进来,那事情岂不是要糟?”
邢宥道:“那好,就按朱指挥的计划来。对了,要不要重新发出那对那女贼人的通缉告示?”
杨埙笑道:“关于这个,我有个更好的主意——不如将那具尸体连夜交给地方官府,顺天府也好,兵马司也好,明日让他们公开招领无名尸体,并以杀人罪名通缉那对男女贼人。如此,朱公子便知道手下遭了旁人毒手,就算不立即报复,也应该会有所行动吧。”
朱骥拍手道:“这倒是个好主意。我们预料在蒋鸣军一案公告前,朱公子一伙肯定会按兵不动。若是将朱公子手下尸体抛出去,或许能就此激怒他,引诱他出动人手,寻找仇家。”
三人商议一通,朱骥仍命校尉将杨埙押入牢房囚禁,自己与邢宥分头行事。
* * *
[1]常德公主:明宣宗朱瞻基第三女,母孙皇后。正统五年(1440年)下嫁薛桓。朱瞻基有二子三女:长子朱祁镇(明英宗),母孙皇后;次子朱祁钰(明景帝),母贤妃吴氏;长女顺德公主,母胡善祥(宣宗原配皇后);次女永清公主,母胡善祥;三女常德公主。
[2]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将患难之妻马氏立为皇后,这便是著名的大脚马皇后。朱元璋对妻子一直敬重有加,大臣、平民靠马皇后婉转进言得保性命者不在少数。她曾劝朱元璋道:“我常听说夫妻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和我贫贱时过的日子,也愿不忘和群臣过的艰难日子,有始有终,才是好事呢。”马皇后病危时,自知病重不治,怕连累医生,不肯服药,还说:“生死有命,祷祀何益?世有良医,亦不能起死回生。倘服药不效,罪及医生,转增妾过。”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十分悲痛,之后不再立皇后,由此来表达对马皇后的尊重和怀念。又,浦江(今浙江)有郑氏,家族和睦,十代同堂,名传道还,当地人称为“义门”。元朝时,官府赐给郑家一块“天下第一家”的匾额。朱元璋即位后听说了此事,颇感兴趣,将郑氏家长郑谦召到京城相见,问他家中人口共有多少。郑谦回答说:“一千有余。”朱元璋赞叹说:“一千多人同居共食,同心合力,世所罕有,确实是天下第一家啊!”于是赐给了他丰厚的礼品让他回去。马皇后在屏后听了他们的对话,心有不安,连忙传话给朱元璋说:“陛下当初一人举事,尚得天下;郑谦家千余人,倘若举事,不是太容易了吗!”朱元璋听了不免为之一惊,急命中官再召郑谦,问他道:“你治理家族,也有什么方法可循吗?”话到这里,杀机已现,郑谦稍有不慎,立即便是灭顶之灾。但郑谦的回答很令人意外:“没有其他的诀窍,只是不听妻子的话罢了。”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朱元璋听了才释然一笑,不再追究,安心地放他回家了。这一次,明太祖虽然没有完全接受马皇后的意见,却又恰恰表现出他对马皇后的重视。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妻子的辅佐,既然郑谦从不听从妻子的话,便认定他成不了大气候。
[3]小明王:名韩林儿,元末民变领袖韩山童之子。韩山童祖父为民间白莲教首领,被谪徙永州。韩山童继续传教工作,声称天下将大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又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藉以鼓动百姓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年)与刘福通等聚众起事。部众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被称为“红巾军”。韩山童被推奉为明王,不久遭捕杀。刘福通等红巾军将领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后亳州失守,韩林儿退驻安丰(今安徽寿县)。当时韩林儿虽有帝名,但实权为刘福通掌握,外出将领大多不受约束,政权建设很差。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安丰受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韩林儿被名义上尚属大宋政权的朱元璋救出,安置在滁州(今安徽滁州),从此受朱元璋挟制。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遣廖永忠接韩林儿至应天(今江苏南京),途经瓜步(今江苏六合县南瓜埠),沉之江中,宋亡。
[4]胡濙精通医术为历史真事,曾与戴思恭讲《内》《难》诸经,推仲景为医学正宗。著述有《卫生易简方》一书。此书为胡濙游走四方寻找建文帝下落时,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主张方宜简易,多数方剂药仅一、二味,且多为易得之品。本书还附有服药忌例22条及兽医单方47首。现存多种明、清刊本。戴思恭,元代神医朱丹溪(绰号朱半仙,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滋阴派”创始人,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得意的弟子,曾广为民间百姓诊治疾患,名气极大。明朝洪武年间,被征为正八品御医,授迪功郎。由于戴氏疗效特别好,每次都能药到病除,所以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朱元璋得病而久治不愈,下令逮捕医官,唯独慰勉戴思恭道:“你是仁义人,不用怕。”仍重用他。不久,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将诸多侍医治罪,唯独提升戴思恭为太医院使。永乐三年(1405年)戴思恭去世,享年82岁,明成祖朱棣亲撰祭文,派人祭奠,称其为“国朝之圣医”。
[5]冰糖葫芦:中国传统名小吃,宋代时便有明确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传闻最初始于宫廷。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宠爱的黄贵妃生了病,不思饮食,日渐憔悴,御医对此束手无策。宋光宗不得不张榜求医。一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道:“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黄贵妃照办后,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小贩为了方便,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为了冰糖葫芦。北方冬天最常见。
[6]古人执行死刑一般放在秋冬季节,称为秋决。理论上并非一定要在秋天,而是在秋冬两季均可。但因秋天在先,春夏两季以及之前积累下的死刑判决一般在当年秋天便可执行了,所以大多在秋天执行。秋决的做法最早形成于西周时期,汉朝时形成定制,以后历代都遵守。秋决制度与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行事应该处处顺应自然。春夏乃是万物滋长、生命欣欣向荣的季节,不宜执行死刑。而秋冬季节则是万物萧条、生命凋谢的季节,此时执行死刑才是顺应自然的。因此,除犯了谋反等大罪的人要立即处决之外,一般的死刑都要留待秋冬季节执行。又古人在行刑时间上还有其他一些禁忌。比如唐宋时期规定正月、五月、九月为断屠月,每月的十斋日为禁杀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明朝时,国家进行大的祭祀活动时也禁止行刑。另外,行刑当天的具体时间也规定在下午1点到5点之间。过时则要等到第二天。
[7]周代王宫分“朝”和“寝”两部分——“朝”即朝政,指代王城,是国君和大臣决策处理政务之处,是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寝”即是宫城,是国君和王族成员居住和休息的场所。“朝”又有外朝、治朝、燕朝之分。对应三朝的则是三门,分别是:库门,即外门;雉门,即中门;路门,即寝门。外朝在库门之内,是中枢官署所在地,譬如大司败断狱决讼即在此处;治朝又称正朝,在雉门之内,是大臣每日朝见国君的地方,是王宫最重要的大廷所在,凡重大的政治活动如献俘、册命、听朔多在这里举行。祭祀王室祖先的宗庙也在正朝中;燕朝则在路门之内,是国君听政的地方。古者视朝之仪,臣先国君而入,国君出路门立于宁,遍揖群臣,则朝礼毕,再退回燕朝处理日常政事,诸臣则至外朝官署治事处治文书。
[8]龙江:今黑龙江省龙江县。
[9]桃源:今湖南桃源县(属常德市)。古名武陵。宋太祖年间,地方转运使张咏(其人事迹参见同系列小说《斧声烛影》及《交子》)根据朝廷析武陵县之政令,在实地考察之后,建议置桃源县。理由是其地有桃花源胜地及桃川宫。桃花源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而得名。桃川宫位于桃花源桃源山,始建于晋代。
[10]与登闻鼓紧密相关的还有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执行的“重囚处决三复(覆)奏”制度。前面提过,由于“三复奏”制度的执行,死刑往往要拖延午后才能执行,即戏曲中常常出现的午时三刻处斩。但若死囚家属在死刑执行前敲了登闻鼓的话,官员上报皇帝,皇帝觉得有冤,会立即派校尉赶到刑场通知暂停行刑。如果皇帝查验后决定继续执行死刑,时间通常到了晚上,起不到当众执行死刑以杀鸡骇猴的作用。针对这一点,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专门颁布诏令,“诏自今以申、酉行刑,不报”,禁止死囚犯临刑前击鼓,死刑必须在下午3~7点之间执行。但大臣浙江道监察御史陈逅认为死刑应该被慎重对待,皇帝应该提前而不是到临刑之时才重视。陈逅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请今后处决重囚,前期一日,该科之覆奏毕,即给驾帖,付锦衣卫监刑官亲请法司取囚赴市,次日依法行刑,限未刻以前毕事。复命如有鸣鼓诉冤者请于三覆奏以前封进,若覆奏已毕,虽有鼓状,无得辄受。违者悉坐以罪。”大概意思是,处决重囚的前一天,刑科报请皇帝复审案件,无误后,即发驾帖给锦衣卫监刑官,负责押解犯人到刑场,第二天再依法行刑。执行死刑在下午1点前结束。如果重犯家属要击鼓诉冤,必须在三复奏之前由官员递交给皇帝。一旦第三次复奏完成,即使有人再击登闻鼓鸣冤,也不得受理,凡是违反者都要治罪。明世宗同意,遂于嘉靖二年(1523年)下诏令曰:“鼓状照旧行,决囚准予未刻以前行事。”由此恢复了登闻鼓的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大明惊变 / 吴蔚著。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9
(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
isbn 9787516213100
1。 1大… 2。 1吴… 3。 1侦探小说中国当代 4。 1i24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28746号图书出品人 刘海涛
出版统筹 赵卜慧
责任编辑 董 理
责任印制 曲 静
发行总监 杨荣刚
责任校对 姚丽娅
装帧设计 聂 强
书 名 大明惊变(下)
第27节
同类推荐:
末世男子图鉴收集(nph)、
末日生存法则(NPH)、
落俗(末世 异能 np)、
【恐怖游戏】人家才没有开外挂(NP)、
谋杀法则、
阴红娘、
诡纹、
沉默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