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佩瑜到乐县后,先去看被俘的兖州军。
这些兖州军大多都经历过析县外的战争,早就被吓破了胆子,反而比兖州百姓对赵军的态度和善,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敢在赵军面前硬气。
宋佩瑜与这些兖州军俘虏简单交流后,立刻明白重奕为什么没像从前那样,烧了花名册后,就放这些人归家。
这些人的家太远了,几乎与乐县隔着大半个兖州。
赵军肯定没工夫送这些人回家,如果放这么多人在本就混乱的兖州自由行走,很可能会出现哪里多了土匪,或者某个位于赵军后方的城池突然被袭击的情况。
与军俘交流后,宋佩瑜才在护卫们的簇拥下去内城。
进入内城大门,走在空荡无人的大街上,宋佩瑜甚至不用去找乐县百姓交流,光是身上仿佛针刺的目光,就能让他感受到乐县百姓的敌意。
宋佩瑜的步伐无声变快,赶往已经仔细检查整理过的县衙。
通过查看县衙中的文书,宋佩瑜发现,兖州王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体恤兖州百姓。
在税收和服役上,别说是与燕国相比,兖州王甚至比被百姓打死的东梁睿王还要苛刻。
怪不得兖州的地理位置明明不错,往日里宋佩瑜见到的那些兖州商人也都出手大方,身形富态,兖州的城池却如此败落,兖州军也大多没有赵军健壮。
乐县作为人口大县,就算是在战时,也不该如此荒凉。
翻过税册和役册,宋佩瑜又去看其他杂七杂八的册子,心中很快有了主意。
头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
到达乐县粮库的时候,饶是宋佩瑜见多识广,也被惊的挑起眉毛。
他终于在乐县找到不输赵国县城的地方,存粮!
真正看到被封存起来的粮食后,宋佩瑜却大失所望。
与赵国粮仓中,粮食就是粮食,绝不会有其他东西不同,乐县粮仓中的粮食,至少有一半晒干后磕碰成大大小小碎屑的植物根茎和叶子。
宋佩瑜让人去问乐县军俘,这是怎么回事。
王校尉听乐县军俘理所当然的说我们往日里吃的粮食就是这样,大锅煮熟后,正好饭菜都有。顿时气得脸色通红。
王校尉不是谁的亲兵,甚至连地方驻军都不是。
是赵国对燕国出兵后,才被征兵役,成为赵军。
他也没最开始就跟在重奕或者宋佩瑜的身边,是被主将挑剩了没人要,才会被叫去跟着宋佩瑜。
不得不说,王校尉的运气十分不错。
他家里孩子多,小时候经常吃不上饭饿肚子,就厚着脸皮去隔壁镖师家蹭饭。
刚好镖师多年只有个独子,想给独子找个玩伴,也知道王校尉家中的情况,对王校尉蹭饭的行为多有纵容。
等到王校尉和独子长大后,镖师还一视同仁的教两人习武。
多年过去,镖师的独子只将镖师的本事学会个皮毛,被镖师使了银钱送去镖局的账房里,反而在算账上进步神速,短短时间内就成为二账房。
已经正式认镖师为师父的王校尉,明明见天的在师父家找活干,砍柴、挑水、扫院子就没有停下的时候,却青出于蓝,小小年纪就比镖师的身手还好。
要不是来服兵役,王校尉说不定已经成为镖局当家之一。
当兵后,王校尉凭着他的身手和好运气,一路连升。
从小旗,总旗,到校尉。
以他的出身,相当于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别人一辈子才能做到的事。
王校尉尚且无暇去想,最近两年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却永远都忘不了十三年前的变化。
十三年前,第一次减税,他终于在自己家吃了顿饱饭。
他兴高采烈的去和师父家与哥哥分享这件事,却被哥哥塞了满嘴香甜。
那是他第一次吃到糕点,糕点很好吃,但他只想哭。
王校尉上气不接下气的哭了许久,引得师父闻声赶来,狠狠训斥了抱着他哄的哥哥。
从那之后,日子就越过越好。
不仅他们家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不用在饿到睡不着的时候疯狂喝水。
师父所在镖局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挣钱的越来越多。
好日子过得久了,骤然听闻干草和着豆子煮熟就是兖州军的军粮,王校尉头一个生出的想法居然是愤怒。
在赵军中,只有马才会干草混着豆子吃,还是因为马本身就爱吃草。
让战场上奋力搏杀的将士吃草?
兖州王胸膛里莫不是长了颗黑心!
宋佩瑜听了王校尉义愤填膺的话后,感慨的同时,骄傲油然而生。
发现兖州百姓对赵军浓厚抗拒后的迷茫,也消散的干干净净。
在赵国,不会有吃草的将士,也不会有兖州如今的重税。
抛开关于国家统一如何重要,这种百姓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的因素,赵国能给兖州百姓的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仔细斟酌后,宋佩瑜将乐县粮仓中的粮食,原封不动的分给了乐县百姓。
宋佩瑜就是要让乐县的百姓知道,这些粮食都是来自哪里。
领走粮食后,他们会选择全家吃几个月的饱饭,还是将粮食给兖州军留着?
百姓必须带着户籍,一家人一起来县衙登记,才能领到属于他们的粮食。
为领粮食百姓准备的地方,从刚开始的空无一人,到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只用了半天。
宋佩瑜立刻让人给百姓们发号,每天给几号到几号的百姓发放粮食,排上号的人才能在县衙边的空地处等候。
如果有人恶意扰乱领粮秩序,不仅会没收扰乱领粮秩序者的号,这个人的亲族也要被取消资格。
只用两个时辰的时间,县衙处领粮的秩序就彻底稳定下来。
第二日,百姓们排号的空地前多了张小桌。
小桌上站着的人正是王校尉,他被宋佩瑜钦点来做说书人。
他从来都没说过书,日子好过后,倒是在茶楼里听过说书人说书。
宋佩瑜让王校尉说的事,却让王校尉很有感触,他开口后才惊觉,说书远比他想象中的容易。
小桌后的王校尉,激情澎湃的诉说他记忆中的两次减税,每次减税后,生活都是翻天地覆的改变。
空地上等着领粮的兖州百姓却大多神色默然,甚至有人捂住耳朵,仔细看去,却能发现这些百姓的瞳孔深处不是没有触动。
下午,讲故事的人变成出身卫郡,正在服兵役的赵军。
第二日,分别是出身东梁和出身西梁的赵军。
第三日,是从金山关赶来的赵军,他讲的不是自身,而是领兵彻底驱逐突厥的赵太子。
将乐县粮仓中的粮食发放给百姓,用了十日的时间
县衙外每日不重复的故事,不知不觉间开始在乐县的每个角落流传。
领过粮的乐县百姓不再闭门不出,街道上的人影越来越多,商铺也在悄无声息的开门。
保险起见,宋佩瑜离开乐县的时候,不仅特意交代留下来的赵国官员,平日里住在靠近内城墙外,随时都能跑路的地方,还留下两千人专门保护他们的安全。
接下来经过每个兖州县城,宋佩瑜都以在乐县的方式安抚当地百姓。
即使这些百姓对赵军充满敌意,也不是他们的本意。
他们是被在兖州一手遮天的兖州王蒙蔽了双眼。
百姓们只是想活下去。
他们现有的生活正处于勉强能生存的极限。
委实没办法承受压力更大的生活。
兖州百姓对赵军的排斥,很大程度上是惧怕改变。
宋佩瑜放粮的行为,缓解了兖州百姓的生存压力,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去听,去思考,从赵军口中得知的这些,与他们以往认知完全不同的事。
面对赵军的三路大军,在析县外大败的兖州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兖州王慌忙之下又出昏招。
他竟然将兖州剩余的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兖州王城,柯都。
兖州王的这等行为不仅让三路赵军的行军速度变得更快,还让宋佩瑜命人给兖州百姓讲故事的时候,多了个素材。
赵国三路大军齐聚柯都后,甚至无需攻城。
三路大军只在柯都外驻守半个月,柯都就因为粮食不够而发生内乱。
又过了五日,兖州某个看不到希望又不忍心普通百姓饿死的将领,在夜里偷偷开城门,放赵军进入柯都。
重奕带人直冲兖州王的王府。
世人只知晓,兖州王族不堪柯都城破之辱,全族自尽。
却不知道冲进王府想要杀人的重奕,反而救下两个被已经身中数剑的母亲,死死护在身下的小姑娘。
两个小姑娘,大的五岁,小的三岁,都被吓的有些痴傻。
小姑娘们好生调养还能恢复正常神志,却极有可能不记得受惊吓前的记忆。
宋佩瑜让人将两个小姑娘送去梁郡,委托梁王世子给她们安排个过得去的身份。
起码能借梁王府的光,富贵无忧。
希望她们永远都不要想起那些痛苦的记忆。
因为兖州王的愚蠢,王族盘踞的柯都,反而是整个兖州,对赵军接受程度最高的地方。
宋佩瑜与重奕在此停留半个月,终于等到青州王在三十万赵军的虎视眈眈下与咸阳达成共识。
青州王的归降比照梁王。
青州王封为赵国青王,赐咸阳梁王府旁边的宅子作为青王府。
半数青州军随青王前往咸阳,然后代替西梁军去西梁驻守五年。
余下的半数青州军虎符一分为二,分别在重奕和青王世子手中,青王世子及家眷可以在青王世子还没继承王位的时候留在青州。
此前最废口舌的青州王族爵位和勋贵爵位,则双方各退半步。
青州王族爵位及勋贵爵位皆降三等,但凡有爵位者,除青王世子都要去咸阳定居。
宋佩瑜从宋瑾瑜送来的信中知晓,永和帝打算在洛阳也正式归顺后,再封一批爵位。
宋瑾瑜、尚书令、慕容靖等赵国肱股之臣,都有可能在封爵的圣旨上出现。
宋佩瑜仔细将信上的内容都背下来后,才将信纸放在蜡烛上。
也不知道大哥会成为云阳侯还是云国公。
说不定陛下会另外选择寓意好的封号。
宋佩瑜想这件事的时候,永和帝正好在与肃王谈论这件事
首功是朱雀。永和帝乐的整张脸只能看得见牙,朕倒是想将皇位直接赏给他,只怕他不肯。
肃王脸上的笑容比永和帝还夸张。
兄弟两个,在夸重奕这件事上就花费了两个时辰。
直到察觉到嗓子开始变音,永和帝才勉为其难的提起别人,笑容却丝毫没变,狸奴统筹翼州大事,亦是辛苦。
可惜永和帝得意的摇了摇头,朕对狸奴另有安排,封爵反而多此一举。
肃王连连点头,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兄弟两个又在夸奖宋佩瑜上耗费半个时辰,原本低沉浑厚的嗓音彻底哑的不像样子。
也许是注意到已经耗费太多的时间和口舌,永和帝的语速突然变快,此次大战没让慕容靖出征,他心中恐怕多有委屈,但幽州总要有能随时领军的将领。自开国以来的战绩,慕容靖也能配得上爵位。尚书令多年来为赵国尽心尽力
永和帝掰着手指头数,又列出来五个人,最后一个正是宋瑾瑜。
你说永和帝脸上的挣扎越来越重,语气迟疑的对肃王道,朕是给瑾瑜晋侯,来日再给瑾瑜的小儿子封个承恩侯好,还是直接封瑾瑜为国公?
反正对宋瑾瑜来说,公爵还是侯爵,不过是排位而已。
听闻宋瑾瑜的小儿子不太争气,承恩侯的爵位至少能让宋瑾瑜的小儿子三代不衰。
他好想给宋瑾瑜封承恩公,但是他不敢。
永和帝懊恼的叹了口气。
肃王嘴角的傻笑立刻收敛。
他目光复杂的望着仍旧满脸懊恼的兄长,动了动嘴唇,却没发出声音。
因为他不知道,要怎么不伤帝王尊严的告诉永和帝。
截止到目前为止,都是永和帝一厢情愿的以为自己和宋氏是亲家。
第124章
宋佩瑜与重奕在兖州停留到年底,然后接受青州王的邀请,去青州过年。
除夕当天,熟悉的圣旨,熟悉的赏赐。
宋佩瑜去年的十二件蟒服还没全部上身,就又得十二件崭新的蟒服,同样是搭配的头冠、玉簪还有鞋履、配饰一应俱全。
他满心复杂的领赏后,抬头就对上青王和青王世子,暗含羡慕和嫉妒的目光。
宋佩瑜下意识的抓紧手上的圣旨。
青王和青王世子也有被永和帝的赏赐的蟒袍,羡慕他做什么?
年后,青王带着家眷和许多舍不得放弃爵位的青州王族、勋爵前往咸阳,同行的还有十万青州军。
与咸阳达成共识后,青王就命各地整理驻军花名册,必不可少的驻军只留一半,空出一半的位置给赵军。
除此之外,再留二十万能随时调动的青州军。
这二十万青州军。
青王带走十万,到达青州后,这十万青州军会转路梁郡,在梁郡驻守至少三年。
剩下的十万青州军留在青州,调动这十万青州军的虎符一分为二,一半交给重奕,一半由青王世子保管。
梁王正带着在翼州境内的西梁军火速赶来,青州空缺的军防都由西梁和东梁籍的士兵补充。
地盘越来越大,赵旗插在兖州和青州的城墙上后,整个北地都被赵国掌控。
不可能只用幽州官员和赵军管理、守卫所有地方的情况下。
相比较而言,相互交换各地的驻军,是在不影响治安的前提下,防止暴动的最有效方式。
宋佩瑜在兖州和青州的文官调动上,也采取这样的办法。
从前,无论是卫国、双梁还是燕国,文官的任命都采取当地官员加赵国官员的组合方式。
如今轮到兖州和青州,赵国多年来培养的文官已经差不多消耗殆尽。
而且相比卫国、双梁和燕国的文官,兖州和青州的文官对赵国文官有称不上强烈却很明显的排斥。
这个时候,兖州和青州不仅缺少大量能保持两个州基本运转的文官,还缺少在赵国文官和当地文官之间做缓冲的人。
如果有人能对兖州和青州的文官做白脸,让赵国的文官作红脸,赵国文官和兖州、青州文官的紧张关系就能快速得到缓和。
宋佩瑜结合他看到的兖州和青州的情况,一口气给咸阳送去好多封折子和密信。
分卷(204)
同类推荐: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梵行、
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
(快穿)插足者、
爱意收集攻略(H)、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快穿NP系统之绝世名器、
乱臣(双洁1v1悬疑)、